編者按:12月25日,新華社系統主要媒體平臺發布了《湖北恒隆集團: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新聞稿,對集團堅持創新、立足時代發展節點,以技術為核心的發展之路做了報道,對于總結恒隆集團發展經驗,進一步宣傳企業起到積極作用。經新華社許可,特此轉發。
湖北恒隆集團: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
近日,湖北恒隆集團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園開工儀式成功舉行。這標志著恒隆集團加速向電子化、自動駕駛、智能制造等領域轉型升級的戰略步伐進一步加速。
低調的行業“領頭雁”
提起湖北恒隆集團,很多消費者可能并不知道。實際上,這個低調的行業“領頭雁”是全球乘用車及商用車制造企業的主要合作伙伴之一,包括菲亞特-克萊斯勒、福特、沃爾沃、日產、吉利、長城、比亞迪、東風、一汽等大眾耳熟能詳的國內外知名汽車品牌都是恒隆轉向系統的重要客戶。
湖北恒隆集團1993年起步于湖北荊州,2004年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NASDAQ:CAAS,中國汽車系統股份公司),是中國最早一批專業從事汽車轉向系統產品生產的廠家。“當初創業的初衷很簡單,就是希望有朝一日我們國家自主設計研發的汽車轉向系統能完全替代進口。” 回憶起創業之初,湖北恒隆集團董事會主席陳涵霖表示,就是在這個初衷的指引下,湖北恒隆集團27年來專注汽車轉向系統的研發與制造,主導業務涵蓋轉向系統零部件、新能源汽車電子系統等。如今,湖北恒隆集團已經成為中國國內規模最大、品種最多、實力最強的汽車轉向系統供應商,擁有一家上市公司和近三十家控股成員企業的集團公司。目前轉向系統零部件年產能逾750萬臺套,市場占有率位居中國轉向行業前列,年銷售額超過52億元。
產品超前漸成市場新寵
創業之初,面對強大的跨國汽車零部件企業,企業經歷了一段煎熬的時期。據陳涵霖回憶,1995年之前,久?。ê懵〖瘓F創業時的第一家企業)只賣出了50臺轉向器。市場普遍反映產品超前,不實用……“前期經過充分的市場調研,我對產品和市場前景很有信心。”陳涵霖說,他希望引領行業的發展,不愿自降身價做“大路貨”。功夫不負有心人。1995年8月,久隆與一汽合作的新型平頭柴油車成功,雙方簽訂了供貨協議。1997年,專注于輕微型車、商務車轉向系統研發的荊州恒隆汽車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成立。同年,沈陽金杯面包車全面采用恒隆轉向器。至此,液壓動力轉向器逐漸成為汽車市場新寵。恒隆集團也迎來了發展歷程上的第一個高速成長期,公司發展全面提速。
堅守品質贏得口碑
過硬的品質是恒隆的市場通行證,也是恒隆集團得以與國際知名汽車零配件企業并轡而行的法寶。
恒隆集團制定了三條原則“一切服務生產、一切服從質量、技術指導一切”。在生產實踐中,恒隆集團制定了嚴格的流程管理及產品追索制度。一旦出現質量問題,能夠迅速追蹤到責任人、查到問題環節并加以解決。
一系列資質和榮譽是恒隆堅守品質的最佳注腳——恒隆通過了IATF16949、VDA6.1、ISO14001等質量體系認證,榮獲第二屆中國質量獎提名獎,企業還被評為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全國外商投資雙優企業、全國汽車零部件綜合競爭力百強企業、全國百家優秀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湖北省高新技術企業等。
躋身國際舞臺
2008年,在國內市場占有率不斷高攀的同時,恒隆又將眼光瞄向國際市場。“這一年是我們奮斗歷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年,我們開始思考,除了價格優勢,中國品牌靠什么贏得國際市場?”陳涵霖回憶起初入國際市場處處碰壁的情形, “幾次專程去美國的汽車公司拜訪都吃了閉門羹。”陳涵霖沒有放棄,最終憑借真誠和堅韌打動了汽車客戶。2007年到2008年,恒隆集團產品進入一汽大眾配套體系,為美國克萊斯勒、上海通用配套。至此,恒隆集團成為中國汽車零部件總成首次進入世界汽車制造強國的第一個企業。
恒隆產品過硬的品質也被越來越多的國內外知名車企所認可。2019年,美國福特汽車公司舉行授旗儀式,向湖北恒隆集團授予Q1旗幟,這是福特汽車給予供應商的最高榮譽,是對恒隆集團有關項目量產以來的優良供貨業績和零缺陷質量表現的肯定。同年,荊州恒隆公司成功實現首批產品量產出口FCA歐洲,正式進軍歐洲高端乘用車市場。2010年,恒隆集團第一千萬臺轉向器下線,同年被中汽協評為“行業龍頭企業”稱號。
良好的口碑讓恒隆的國際化步伐邁得更加穩健。2012年,恒隆CAAS巴西公司成立,同年CAAS榮獲克萊斯勒優秀供應商獎。2015年,從產品設計到生產設備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CAAS巴西公司正式運營投產。2017年,年產銷首次突破600萬臺套,產品出口首次突破140萬臺套。
堅持技術引領
堅持科技創新為恒隆集團打造了一條牢固的護城河。目前,恒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專利500余項,其中發明專利20余項,還參與汽車轉向產品系統基本要求、轉向產品標準等多項文件制定。在新能源車制造、自動駕駛、自動化裝備方面成果顯著,擁有國內首款雙伺服智能循環球轉向系統技術,采用小型化Powerpack(集成式)冗余電控單元設計,達到國際功能安全標準,實現LDW(車道偏離預警)、LKA(車道保持輔助)、APA(自動泊車)等轉向高級功能。
整合資源組建研究機構共同研發是恒隆集團實現科技創新的一大路徑。2003年,恒隆集團致力于轉向行業前沿科技研發的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恒隆汽車轉向系統研究所成立。2008年,恒隆集團重組內部技術平臺,成立研究院,極大提升了科研效率。2020年,恒隆集團宣布將整合汽車電子板塊,成立汽車電子及系統研究院,向汽車電子領域的產業縱深發展。
經過多年的實踐和積累,如今湖北恒隆集團研發中心配有先進的研發設備,產品設計廣泛使用CATIA、PLM、RTC、DOORS、UG、SOLIDWORKS、MATLAB等先進的工業設計系統。在實驗能力上,不僅擁有美國MTS模擬整車實驗六通道磨損實驗臺、日本伺服電機式轉向總成試驗系統,恒隆還自主研發齒輪齒條耐久、循環球耐久、循環球性能實驗設備,修建有國內同行業最大的半消音室,并配備8通道頻譜分析儀。恒隆還根據不同主機廠特殊要求,自主研發沖擊實驗臺等系列專用設備,基本滿足了國際國內知名汽車廠商的實驗要求。
通過技術創新體系,湖北恒隆集團還研發出了一批具有自主核心技術和知識產權的高新產品,形成了具有恒隆特色的技術創新研發流程和體系。恒隆已成功研制出有刷電機電動助力轉向系統、無刷電機電動助力轉向系統、智能混合動力轉向系統、線性轉向系統等一批具有國際技術水準的核心自主技術和產品。比如2019年,恒隆實現iRCB(智能循環球轉向器)批量生產,受到了海外客戶的普遍歡迎。這些產品的研發,為恒隆集團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搶占智能化汽車高地
面向未來,恒隆瞄準全球汽車智能化發展,積極進行產品升級布局。“要在產品上提高整體的電子信息技術。”陳涵霖表示。
據介紹,2018年,湖北恒隆集團為實現集團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在荊州、武漢、荊門三地分別建成三個專業化產業園區,并與日本KYB、韓國曉筬電機展開深度戰略合作,分別組建合資公司,形成湖北產業圈,以嶄新的姿態實現管理轉型。同時,恒隆也積極布局自動駕駛領域,在瑞典并購了在世界自動駕駛系統研發領域技術領先的SENTIENT公司,進入智能駕駛領域前列。
企業發展的進程中,恒隆集團不僅深耕市場,還積極踐行社會責任。比如,舉行恒隆杯“荊州市十大杰出科技工作者”評選表彰活動,對荊州市自然科學、工程技術以及相關科學領域先進工作者進行表彰。恒隆用實際行動營造了尊重科技創新的氛圍,為企業長久發展注入了精神動力。
未來,恒隆集團將深度融入全球智能化大潮,搶占智能汽車市場的制高點。